第十一課 從安慰到批評:危機協談的藝術
本課目的: 從約伯三個朋友如何安慰他,來探討如何幫助一個受苦的人。
本課金句: 約伯6:14
「那將要灰心,離棄全能者,不敬畏上帝的人,他的朋友當以慈愛待他。」
一.
約伯和他的朋友 (演劇)
二.
約伯的朋友協談
1.
以利法(Eliphaz) – 名字有兩個意思「上帝是精金」,「上帝是施予者」。他是提幔人,提幔是以東一個城市,在巴勒斯坦東南邊。
以利法的論點建立在:
(a.)
觀察 – 他一再說「按我所見」(伯4:8, 5:3, 5:27, 15:17)
(b.)
屬靈的啟迪:約伯記4:12~16
(c.)
祖先的智慧:約伯記5:18
他雖然承認約伯從前的敬虔(伯4:3~7),但強調上帝完全的公義,潔淨。
(伯4:17)
人生在世實在是自種惡果,自招禍患(伯4:7~21, 5:3~7,15:20~35)
因此力勸約伯接受上帝的懲治(伯5:17~18)
以利法態度比較誠懇,言詞比較委婉。
2.
比勒達(Bildad)的神學
比勒達的名字意思是「競爭之子」,他是書亞人,書亞可能是幼發拉底河的一個城市。他是一個典型傳統主義者,一切的論點都建立在傳統上(伯8:8~10)他認為上帝從不偏離公平(伯8:3),只有惡人才會受苦(伯18:5~21)。他特別指出可能約伯的兒女犯罪才會有這樣報應(伯8:4)。
3.
瑣法(Zophar)的神學
瑣法的名字意思為「多毛」or「粗糙」,居住拿瑪,可能是阿拉伯的北部。他對約伯的口氣相當不好:「你豈不知道……」(伯20:4)「當知道上帝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還少。」(伯11:6)
4.
以利戶(Elihu)的神學
以利戶的名字意思是「祂是我的上帝」
他主要論點是:上帝為善,樂意救贖人(伯33:24)
苦難出自上帝的美意,為要管教並成全祂的兒女。
不過他首先認同約伯:「我在上帝面前與你一樣,也是用土造成」(伯33:6)
一. 約伯與三友 |
|||||
|
經
文 |
三 友 |
約 伯 |
||
第 一 回 合 |
3~14章 |
綱要: 神是至公至義,賞善罰惡,報應不爽。約伯受苦,故是受神之罰。 各人之辯: 1. 以利法—受苦是因人犯罪(4:8)。 2. 比勒達—約伯虛偽不肯認罪(8:20)。 3. 瑣法—約伯看不見自己之罪(11:6,11)。 |
綱要: 自詛生辰,求死解脫(3章)。自己所行既無不善,且至為公義,然遭不測大禍,令人不解。 約伯之辯: 1. 對以利法—不承認有錯(6:10)。 2. 對比勒達—人受苦非因罪(9:22)。 3. 對瑣法—不義的人為何興旺(12:6)。 |
||
第 二 回 合 |
15~21章 |
綱要: 遭禍者絕非善人,約伯遇禍,也證明不是善人。 各人之辯: 1. 以利法—責約伯妄言己義(15:5~6)。 2. 比勒達—惡人必受禍(18:5)。 3. 瑣法—惡者終必滅亡(20:5)。 |
綱要: 天道福禍乃常事,雖是福善禍惡,唯惡人也常享福。 約伯之辯: 1. 天地皆證自己之義(16:19)。 2. 無理羞辱式控訴(19:5)。 3. 惡人反得康寧(21:7~13)。 |
||
第 三 回 合 |
22~31章 |
綱要: 約伯遇難,絕非好人,而苦難乃罪孽之結果。 各人之辯: 1. 以利法—約伯之自義為罪(22:3~5)。 2. 比勒達—無人在神面前可稱為義(25:4)。 3. 瑣法—緘默。 |
綱要: 約伯表明自己實是無辜。 約伯之辯: 1. 願神伸其冤(23:3~4)。 2. 自言守義不變(27:6)。 (約伯各辯的總綱可參33:8~11) |
||
二. 約伯與以利戶 |
|||||
經
文 |
以
利
戶 |
約 伯 |
|||
32~37章 |
綱要: 苦難有教益,每每是神的美意,為教訓成全祂的子女。 32章=引論 33章=神的救恩 34章=神的道路 35章=神的眷顧 36章=神的智慧 37章=神的威榮 |
緘默 附:評上與介下 (約伯與有人辯論的焦點實不是在苦難問題,而是主觀智慧的爭辯,自持己見,自以為是,因此神才必須干預,以己之「智能」折服約伯。) |
|||
三. 約伯與神 |
|||||
經 文 |
神 |
約 伯 |
|||
38~41章 A. 第一次 (38~39章) B. 第二次 (40~41章) |
綱要: 神的創造有說不盡的奇妙,祂固然造偉大的動物,也關心微小的鳥蟲(這段指出神之偉大、權能、智慧、仁愛、榮耀)。 有誰可與全能者爭辯?(這段目的使約伯覺悟他1.自己的無知;2. 自己的無能;3. 自己的不義;4. 自己的卑微。) |
緘默 承認過去之愚昧、真神之權能、旨意之奇妙(42:1~6)。 |
|||
三.
危機協談的藝術
要如何幫助一個遇到挫折,在痛苦中的人?
(一) 要會聽--
會聽是作主工人性格的第一條件,要會聽上帝的話(申6:4, 30:15~20,賽1:2,
耶22:29,可4:23)
也要聽人的話
態度--開放、接納,切不可先入為主或是論斷態度。
傾聽對方說話,具同理心,分享他的痛苦。
情緒要發洩—
(二) 會問與診斷—
要問他心理真正的感覺,探討問題的癥結。
技巧幫助受苦的人感受你的關心
(a)
反映:重覆的對話,把他剛才說的再說一遍。他會感到他說的話有人聽
進去了。
(b) 求証:有時需要確定對方的意思與我們所聽的、所瞭解的沒有出入。
(c)
總結:(Summary)把對方所說的話用簡單幾句話作個總結。
(三) 需代禱與啟發—為他代禱,並用一些問題來啟發他的思想引導他往正確方
向思考,而能脫離自憐的困境。不要變成說教,像約伯的朋友一樣,不但
無幫助,反而給對方帶來更多苦惱。
(四)
如果需討論所遭遇的苦難,最好不要追究為什麼(Why),這可能會引發辯論。談如何面對(How)從中學習(What)還更實際些。
「我們在一切患難中,他就安慰我們,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
那遭各樣患難的人。」(林後1:4)
「事情的終局,強於事情的起頭。」(傳7:8)
(五)
運用你生活的經驗去鼓勵幫助別人
所以,你們該彼此勸慰,互相建立,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。(帖前5:11)
總結: 約伯是探討人生苦難的一本書。作者借用古時一個信心偉人的事跡,加上他對苦難的詮釋寫下了這本書。從故事的進展,從約伯和他的朋友的對話,從上帝向約伯說的 話裡,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真理。有些苦難是人為或是環境的因素,有些則是上帝的仇敵撒但的試探。無論如何,苦難能夠煉淨一個人,也能夠試驗出一個人行為的動機。
在烏雲密佈,看不見上帝的時候,不要忘記約伯所告訴我們的,全世界仍然在上帝全
能的掌握底下。雖然暫時好像撒但掌權,上帝的旨意卻不會絲毫受損。遇見苦難時,
我們可以大膽地,誠實地把一切的情緒拋給上帝,但絕不要轉背離開上帝。當我們四
周圍的人遭受苦難時,我們不必跟他論理,要用厚厚的慈愛對待他,也要容許他發洩
心中的不滿與苦悶,在彼此相顧,互相接納當中,我們都會認識上帝,也更認識自己。
討論與分享
當你遭遇困難,非常難過時,誰對你幫助最大?他/她是如何對待你,讓你有這樣的感受?你在痛苦時,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?